Thursday, August 28, 2008

放逐的天使

Milla Jovovich主演的电影相信诸位看得多了,但肯定没有多少她的影迷知道Milla其实是“演而优则唱”,并且出版过一张名为“The Divine Comedy”的专辑。

而实际上,她确实具备音乐天赋,造诣也相当高,观赏过她在Youtube上的演出视频,你或许会从她的影迷变成乐迷也说不定。

其音乐作品风格具有强烈的个人特色,时而梦幻、缥缈,
时而光怪陆离,完全不包含他人的影子。

其实早在1988年Milla已开始尝试音乐创作,随后也组过一支名为“Plastic Has Memory”的乐队,并担任主唱和负责吉它弹奏的工作。也曾经跟ToolThe Perfect Circle的成员合作,为数部电影的原声带创作音乐。



聆听魔怪的低吟与惊叫



Mogwai新专辑《The Hawk is Howling》已铁定在9月22和23日在欧美推出,但只要你花些时间在Google上搜索,也能够找到相关的下载连接,先听为快。

听了一遍後,尚未有所谓的听后感,只有一些抽象的概念和有待沉淀的思绪。不过聆听的过程是舒适和畅快的,除了在各种乐器的音色上能找到似曾相识的感觉外,更多的是截然不同的体验。

少了那些曾经让我们又惊又喜、瞬间爆发的吉它声响,还有那些连Mogwai自 己也不好意思再沿用的Quiet-Loud-Quiet结构,取而代之的是更为匠心独具的编曲手法,吉它的部分明显减少了,可听得出乐队越来越偏向类比键 盘(Analog synth)和Xylophone的复古和轻巧音色,而节奏的部分,乐队则选择保留那写听起来显得相当原始(raw)和刻意将之调配的极为粗糙的音色和录 音效果。

较之Young TeamCome On Die YoungRock Action的凶悍与锐气,新专辑则较为压抑和沉着,如果以往的作品是Mogwai对现实所展开的最直接和严厉的批判,那新专辑则显得不再那么肆无忌惮,而是一种介于温柔与爆裂的双重风格。

可惜的是原本收录在Batcat细碟中由Roky Erickson所演唱的“Devil Rides”一曲被抽掉,让人觉得美中不足。

以下是新专辑曲目:

01 I’m Jim Morrison, I’m Dead
02 Batcat
03 Daphne and the Brain
04 Local Authority
05 The Sun Smells Too Loud
06 Kings Meadow
07 I Love You, I’m Going to Blow Up Your School
08 Scotland’s Shame
09 Thank You Space Expert
10 The Precipice

Friday, August 22, 2008

在線觀看電影分享:The Wonderland Experience

This is an absolutely classic cult feature film shot in Southern India at the end of the 20th century. Tagline: A boy, looking for his missing father in Southern India finds himself in a surreal and comic psychedelic world Synopsis: During a trip to India to visit his father, a young man wakes up on a sun-drenched beach, unsure of where he is or how he got there. Before long he finds himself on an extraordinary journey meeting a series of ever more peculiar characters, in the search for his Dad. Eventually, riddled with confusion and haunted by recurring flashbacks of a party he can't remember, he heads into the jungle, where he's been told his father is waiting for him. Only one thing is certain: all is not what it seems. The story is a gently surreal and comedic tale based loosely on Alice in Wonderland and Through the Looking Glass by Lewis Carroll. The film was shot entirely in Goa, India, which with it's fantastic range of natural locations, provides a varied and continuously beautiful backdrop to the action. The Wonderland Experience is an upbeat celebration of life, travelling and parties. Written and produced by Andrew brown and directed by Ben Hardyment.

在線觀看電影分享:The Message

Movie details on IMDB, click HERE to know more.

在線觀看電影分享:Nineteen Eighty-Four

A film directed by Michael Radford. Plot: George Orwell's novel of a totalitarian future society in which a man whose daily work is rewriting history tries to rebel by falling in love. Details: IMDB

在線觀看電影分享:The Decline And Fall Of America

The shocking new full length film that will change the way you look at our once great country and what America has become today. After the pre-release viewing of the movie on 01/21/08, many people compared it to Aaron Russo's "Freedom To Fascism". B.A. Brooks is currently writing his new book "Total Disclosure" which will compliment this movie. The book is to be released sometime in 2008. Download this movie now and pass it along anywhere and everywhere that you can. Burn it on CDs and DVDs for your friends and family. Upload it to every single site that you know of and help spread the word. Visit www.uaff.us for more details.


All Rights Reserved 2008

在線觀看電影分享:Scratch

A feature-length documentary film about hip-hop DJing, otherwise known as turntablism. From the South Bronx in the 1970s to San Francisco now, the world's best scratchers, beat-diggers, party-rockers, and producers wax poetic on beats, breaks, battles, and the infinite possibilities of vinyl.

在線觀看電影分享:Steal This Movie!

Steal This Movie! (2000) is an American biographical film of 1960s radical figure Abbie Hoffman. It was directed by Robert Greenwald and the screenplay was written by Bruce Graham. It is based on a number of books including To america with Love: Letters From the Underground by Anita and Abbie Hoffman and Abbie Hoffman: American Rebel by Marty Jezer. The film follows Abbie Hoffman's (Vincent D'Onofrio) relationship with his second wife Anita (Janeane Garofalo) and their awakening and subsequent conversion to an activist life. The title of the film is a play on Hoffman's 1970 counter-culture guidebook titled Steal This Book.

在線觀看電影分享:America: Freedom To Fascism

This is a Director's authorized version. Over 3 million views before Google removed it. Get this on DVD now for $1 order at www.freedomtofascism.com .

在線觀看電影分享:Breaking The Spell

An hour-long look at the 1999 Seattle WTO protests and the anarchists (particularly those from Eugene) who traveled there to set a new precedent for militant confrontation. Rather than attempting to cover every situation at the WTO, Breaking the Spell has covers a few scenes film in depth. It is filmed in the thick of the action, including footage that aired nationally on 60 Minutes, it captures a moment when world history was up for grabs. Rather than attempting to cover every situation at the WTO, Breaking the Spell has several moving montage sequences combined with a few scenes that cover one or two situations in depth.

在線觀看電影分享:This Is What Democarcy Looks Like

This film, shot by 100 amateur camera operators, tells the story of the enormous street protests in Seattle, Washington in November 1999, against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summit being held there. Vowing to oppose, among other faults, the WTO's power to arbitrally overrule nations' 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labour policies in favour of unbridled corporate greed, protestors from all around came out in force to make their views known and stop the summit. Against them is a brutal police force and a hostile media as well as the stain of a minority of destructively overzealous comrades. Against all odds, the protesters bravely faced fierce opposition to take back the rightful democratic power that the political and corporate elite of the world is determined to deny the little people. Please support the makers of this documentary.

在線觀看電影分享:Zeitgeist

ZEITGEIST, The Movie - Remastered/Final Edition - Full Production.What does Christianity, 911 and The Federal Reserve all have in common?


ZEITGEIST, The Movie - Remastered/Final Edition - Full Production.

Tuesday, August 19, 2008

神秘、前衛、迷幻及荒唐的圣山



有著「午夜電影之父」(Father of the Midnight Movie)稱號的墨西哥導演 Alejandro Jodorowsky,在 1973 年拍攝了這部超大制作的前衛迷幻經典 CULT FILM 曾經風魔一時。圣山(The Holy Mountain)在 2007 年再次推出 remaster 版本,電影的色調及畫面比以往的舊版本來得更加出色及清晰。



故事情節聚集了荒唐、大膽、前衛、迷幻、神秘、詭異、潛意識及視覺系暴力美學、偏重政治、色情、毒品及宗教色彩等元素。電影可以從宗教談到政治,從存在主義談到虛無主義,總之就是包羅萬有就對了。導演利用這兩個小時多的影片以大膽、批判性及諷刺手法來描述墨西哥或第三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人民對人文、文化、宗教、政治及藝術等的意識和觀點。



從電影開始的帶有諷刺嘲笑人類與耶穌(基督教進化論),到大膽揭破墨西哥政府的濫權、貪污和腐敗,到以非常理論性的談論大自然、存在主義及虛無主義,更驚訝的是,結局時來個超爆噴飯但卻是殘酷現實的搞笑結局給你死。



披頭四的 John Lennon 及太太 Yoko Ono 更是他的大影迷,觀賞了他的前作 El Topo 后,向世界宣揚及力捧這位大師的作品、思想及概念,后來更丟錢給他繼續開拍接下來的作品呢。工業金屬(Industrial Metal)音樂界詭異魔人瑪麗蓮曼孫Marilyn Manson)也是他的超級大粉絲,就連他的演唱會舞臺布置也超壟「圣山」電影里頭的布景,同時也會在 Alejandro Jodorowsky 即將在 2009 年推出的新作「King Shot」登場演出呢。











Saturday, August 16, 2008

MOGWAI - BATCAT

荒涼。儒說:
蘇格蘭后搖音樂班霸「Mogwai 魔鬼」在即將推出最新專輯「The Hawk is Howling」前,先來張 3 首歌曲的「Batcat」EP,先讓大家爽爽。「Batcat」這首歌曲聽起來與之前發布的「The Sun Smells Too Loud」有著很大的差別,感覺上有點像上一張專輯里頭的一首歌曲「Glasgow Mega-Snake」一樣,音樂錄影方面也感覺上有點邪惡和恐怖。話不多說,快來看錄影!




Mogwai - Batcat EP
tracklisting:
1. Batcat
2. Stupid Prick Gets Chased by the Police and Loses His Slut Girlfriend
3. Devil Rides

先瘋說:
Mogwai的最新EP,名为《Batcat》,里头收录了三首作品,为即将发行的新专辑《The Hawk is Howling》打头阵。开场的同名曲“Batcat”Mogwai独有的破音吉它声响作为主轴,带有浓厚的金属味道,颇有气势。而曲名相当长的“Stupid Prick Gets Chased by the Police and Loses His Slut Girlfriend”则是首较为低调和温和的作品,明亮的吉它旋律,在节奏固定的鼓声和电子声效的陪衬下,酿造出后摇+IDM的结晶品。至于最后一支作品“Devil Rides”,Mogwai再次加入人声的演绎,乐队邀来了经典迷幻摇滚乐队The 13th Floor Elevators的成员Roky Erickson献唱,而Roky更是一改其过往在自身乐队的那种激昂和咆哮的演唱方式,以接近低吟和倾吐式的方式把上述歌曲演绎的相当的出色和扣人心弦。

较早前,乐队已将首支作品“The Sun Smells Too Loud”上传到网站让乐迷免费下载。

Friday, August 15, 2008

Tuesday, August 12, 2008

The sky remains the same as ever



我打開電腦,套上耳機,把音量調至最大,因為不想錯過任何的小細節聲音。110 分鐘的后搖旅程是那么的美麗和殘忍!美麗的是可以沉醉在 MONO 的現場音樂會演出,殘忍的是 110 分鐘后必須回歸殘酷的現實世界。就如 DVD 的題目一樣,"the sky remains the same as ever",天下無不散之宴席。

DVD 的前三分之二都是 MONO 在美國及歐洲各地的現場演出片段,沒有華麗扎實的錄影及錄音,只用著一臺 Camcorder 在臺上臺下拍攝著,但還是一樣能夠讓你有如站在臺上或人在現場親身體驗的那樣驚嘆。觀看了已超過一小時后,幾乎全部好聽的經典歌曲都演奏完了,在猜想著后面三分之一還會有什么東西好看。不用擔心!后面的三分之一還是會一樣的精彩!可以觀賞他們在美國與交響樂團一起錄音的情況、與 Explosions in the Sky 一起遨游美國及日本廣島和各國風情的景色片段等等。有點驚訝看到日本名模 Lena Fujii 也出現他們的音樂會上,雖然只是那么幾秒鐘的一幕,但我肯定那位絕對是她,原來 Lena 也是他們的樂迷呢。

MONO 與觀眾的互動是那么的靠近,沒有 Rockstar 般的架子和工作人員班底,完完全全 D.I.Y. 的世界巡回演出,這就是真正的 Indie 精神!

先聽后搖!震撼!
起立鼓掌!感動!



發現 YouTube 有完整版的 DVD 影片,但卻是分為多段短片來呈現,因為 YouTube 的上載限制有限。沒有買到或下載到這片 DVD 的朋友,可以在 YouTube 觀賞。

WALL-E



才剛看完這部電影回來,蠻喜歡的,很不錯。這是動畫喜劇版的「太空漫游 2001」(2001: A Sapce Odyssey),喜怒哀樂樣樣齊全,絕對老少咸宜。不知 Stanley Kubrick 能不能從這部電影抽取 royalty 呢?

Andrew StantonMonster Inc. 后終于又有了一部好片。環保意思非常強烈的一部動畫片,希望大人小孩在電影院里開懷大笑之余,同時也能明白電影所帶來的強烈訊息。不要只聽見小機械人在叫著:「Waaaall Eeeeeeeee...」時只懂得開懷大笑,要不然編劇及導演們就用心良苦了。還有,許許多多的大小機械人真的很可愛哦,造型出奇的美。

這是我今年在電影院,繼 The Dark Knight 后,第二部看到的好電影。我在 Flixster 網站給了 Wall-E 四粒半星的評價,扣掉的半粒星是因為我不喜歡大團圓結局。我不知道你們會不會喜歡,但我本人還真的蠻喜歡 Wall-E 的,就怪我童心未泯吧。

Monday, August 11, 2008

再续香江独立情缘



早在黄火的时期,我们就与香港的独立乐界取得联系,当年独立厂牌“催化行动”推出的《逆-黑暗时代》合辑、LMF首场大马演唱会等,是最早的合作个案。到了扩音版图,合作关系更取得进一步的突破,2004年的《“跨”乐疆界》我们邀来了硬核乐队“荔枝王”,2005年《摇憾新“声”代》和2007年的《新加坡华艺》我们两度邀请The Pancakes以及2006年《街头巨响》False Alarm和“拾豆豆”。除外,也引进了数张品质优良的独立乐队专辑(荔枝王、拾豆豆、False Alarm、The Pancakes等),让本地的听众领略新一代香港独立乐队的独特声音。这其中当然也包含近两年来声名大振的My Little Airport

MLA的魅力毋庸质疑,除了中港台外,同时也受到了西班牙名厂Elefant Records的青睐,并将他们网罗到旗下,成为首支签约的亚洲乐队。

当然,以上“威水史”并不足以印证乐队的魅力,一切都得回到现场,只有透过现场的体验才能完全感受到乐队的独特之处,即将来临的八月份,国庆日前夕,您将有机会见证这支夹杂清新曲式、自然风格、直率个性和略带“有色”意味歌曲乐队的现场演出。

更多详情,可游览MLA大马音乐会官方部落格

喧賓不奪主

MLA大马含含情音乐会将在8月30日国庆前夕举行,这场由动态度首次独撑大旗的演出除了邀来MLA外,同时也将为中文独立乐迷带来两位实力旗鼓相当的序幕嘉宾,分别为 - 电棒IKA

对长期追随本土独立音乐发展者而言,电棒这支团体肯定是耳熟能详的,他们那复古又夹带新颖气息的风格,使之成功游走和穿梭在不同场景,游刃有余。在 典型独立乐团与电子艺人之间,电棒凭借着敏锐的触觉,编制出让人闻之起舞的节奏与声响,并融合了主音时而温文尔雅时而张力十足的演绎,使之别树一帜的定位 全然展现。

乐队的自我介绍:若厌腻了平日乏味无趣的声音,电棒可能是为您耳朵而设的搔痒器。

严格来说,电棒并不是一支标准的电音团体,只是运用现有的电脑科技以及很方便的音乐软件来完成想要的作品,科技把整个过程简化了,反而音乐 元素更加多元化。这支由两位风格各异的音乐人作为创作主脑,加上一双时而嘹亮时而温雅的女声组成的电棒乐团并不打算设下任何创作底线。所以,电棒的风格会 出现80年代的怀旧、激昂沉重的金属味、缤纷有趣的Musical Style、低调黑暗的IDM舞曲节拍和清新轻松的Indie Electronica等等。电棒选择两台Laptop作为创作和演出的蓝本,配上一副经过电子处理的女声,偶而加上许多声音小零件(乐器)如吉他、口风 琴、笛子、cylophone手掌声等,继续摸索着代表我们成员的音乐喜好与风格。

至于IKA,更甭多说了,5月3日在动态度音乐节演出的现场,其出众的表现,有心人都看在眼里,也暗自称许。绝大部分的音乐人都希望把自己的过去忘掉,但IKA则勇于面对,并从枷锁中挣脱,把具有自信、成熟度和把握能力的全新定位展现在众人面前。

IKA自我介绍:“弹着不ok的吉他,写过没有大红大紫的歌曲,幸好有一把会说故事的歌声,偶尔说一段小故事,唱一个小情绪。在流行音乐的 圈子里似有似无的呆了好几年,老板说出门要化全妆,不准穿拖鞋,要戴墨镜…这道理我不懂!我好喜欢穿拖鞋,更喜欢赤着脚唱歌,只要双脚可以温柔而踏实的直 接触碰地面,我就准备好了。”这是ika对自己的介绍。她在本地的音乐圈子里也颇有名气的,年少的时候,已经以SUKIMINA这个组合,创作音乐游走各 大民歌餐厅。后来单飞以淑惠的本名也夺得娱协奖,到海外发展的成为全能女歌手,现在更以IKA为名,成为独立音乐创作人的身份走进于中英音乐场景,以缥缈 清新的声音演唱不一样的音乐,无论是创作还是嗓音都到达了另一个更高的层次!

Sunday, August 10, 2008

高谭城人格分裂的堂吉诃德:不是《黑暗骑士》的影评

* 轉載自《馬來西亞中文博客網 安那琪,已獲得作者的轉載許可。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最新的蝙蝠侠电影The Dark Knight(直译为《黑暗骑士》,有中文片名为《蝙蝠侠:黑夜之神》,也有叫《暗黑武士》),创下票房新纪录,有口皆碑。

作为克利斯多弗.诺兰 (Christopher Nolan) 执导的《蝙蝠侠:开战时刻》(Batman Begins)的续集,进一步“还原”蝙蝠侠的黑暗面貌。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改编自漫画的电影可谓不少,单是今年就有改编自Marvel漫画社的《铁甲奇侠》(Iron Man)《绿巨人浩克》(The Incredible Hulk), 铁甲奇侠以军事工业家良心发现而把武器发明变成“救世”工具,而绿巨人浩克则作为美国军方试验的意外成品最后协助军方摆平另一麻烦,正邪分明的戏路,正好 切合美国资本主义的口味。铁甲奇侠的“良心发现”,仅仅局限于他“觉悟”自己制造的先进武器可以落在坏人手里,就此而以,美国帝国主义四处燃点战火都不是 问题。完完全全符合右翼的思想。

改编自DC漫画社的蝙蝠侠电影《黑暗骑士》就没有那么“大路”,其阴暗的剧情铺排,正邪界限模糊,没有了 主流漫画英雄片的格调,却也出乎意料大受欢迎。我们大可不用花心思去猜导演的用意,可能导演就是为了拍好这部电影而已。但是,无论导演如何“独立”、“中 立”,电影的信息还是切合了现实政治的需求。

没错,这是一部反映现实的电影。是从右还是从左,还是从中间去反映?是批判当前社会建制,还 是给予肯定? 就算导演要多么尽量从中间去诠释和拍摄,却总是离不开创造蝙蝠侠本身的美国帝国主义右翼根源,特别是在布什总统将美国推入伊拉克、阿富汗战祸的深渊时刻, 蝙蝠侠以自己一套自愿警察打击罪犯手法去“伸张正义”的形象,跟将正义操纵在自己手中向弱国开战的布什相当吻合又雷同,难道是“纯属巧合”?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蝙蝠侠于1939年在《侦探漫画》(Detective Comics,也就是DC漫画社的 出版物)中面世。当时美国正处于经济大萧条,以及世界大战一触即发的时刻。蝙蝠侠以黑暗、暴力、血腥、个人主义的手段去伸张正义,正好切合陷入深重危机的 美国社会对一个野蛮英雄的需求。初面世的蝙蝠侠漫画,反映着被社会矛盾升级面临崩溃和战争所缠绕着的现实。在这样的一个世界,贪污的警察已经不可以信赖, 就只有依靠像蝙蝠侠这样的非法自愿警察去保护哥谭城(Gotham City)的人民,打击为非作歹的坏人。

不同于其他的漫画英雄,蝙蝠侠没有超能力。他依靠的是像福尔摩斯那样的侦探头脑,以及向敌人散步恐慌情绪的能力。蝙蝠侠一开始就因父母在一宗抢劫案中被杀,而形成了不完整的人格,对黑社会罪犯恨之入骨,要进行报复。

DC 漫画的另一英雄—将红色内裤穿在外头的超人(Superman),就不一样了。超人是美国的自我形象,他近乎完美,没有黑暗的过去,所以是美国帝国主义的最佳代言人。蝙蝠侠就没有那么容易搞了。如果前者是摆出来让人欣赏的美国,后者也许就是外强中干伤痕累累的帝国真面貌。

如果要蝙蝠侠在某种程度上还有“美国梦”,一点也不难。蝙蝠侠面具背后的“真身”-- 布鲁斯.韦恩(Bruce Wayne),是一个拥有豪宅和华丽房车的企业家兼花花公子。尽管人格分裂、背景黑暗,蝙蝠侠原来从来没有偏移“美国梦”。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蝙 蝠侠初面世的时候,还是佩枪来杀敌的。后来,他的枪变成了神奇男孩—罗宾。这种变化,是要去除缠绕在蝙蝠侠身边的黑暗氛围,以让漫画销量可以攀升成为主 流。在美国资本主义进入繁荣期的1950年代和60年代,社会危机的噩梦几乎已经被抛诸脑后,蝙蝠侠的漫画也开始色彩缤纷,漫画感也愈来愈强烈,当然也愈 来愈庸俗。蝙蝠侠不再黑暗,他已经成为社会上一个富有的花花公子,“行侠”的装扮也愈来愈接近主流卡通,还有各种占士邦的装备,甚至还出现令人乍到喷饭的 “蝙蝠鼠”(Bat-mite)和“蝙蝠狗”(Bat-hound)。这些庸俗化都呈现在1960年代的蝙蝠侠电视连续剧中。

美国的黄金年代在1970年代初结束,新的社会危机又在降临,而美军泥足深陷在越南战争更是导致民怨四起,反抗声浪此起彼伏。法兰克.米勒(Frank Miller)笔下的蝙蝠侠,回到了他的黑暗本源。米勒的蝙蝠侠版本,启发了添布顿(Tim Burton)执导的蝙蝠侠电影(1989年)。黑暗氛围中的蝙蝠侠,加上添布顿的天马行空,蝙蝠侠电影当年大受欢迎,叫好叫座。不过,蝙蝠侠黑暗、残缺、堕落的角色,对于好莱坞来说还是大有问题的。所以,添布顿的蝙蝠侠续集电影,就开始走回“主流”。第三集换了导演后,更是将蝙蝠侠“恢复”到接近1960年代的光鲜形象,到了1997年的《蝙蝠侠与罗宾》,更是完成了美国梦庸俗化的过程,而且还让蝙蝠侠有个完美家庭!(当然,《蝙蝠侠与罗宾》的票房和口碑都一落千丈。)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2005 年的《蝙蝠侠:开战时刻》,是蝙蝠侠又再回到黑暗本源的历程。新系列的蝙蝠侠电影,没有了色彩缤纷的漫画感,多了一层黑暗,是完完全全的好莱坞警匪片。蝙 蝠侠也不像其他英雄受人景仰,悲剧感十足,当然没有“悲”到布鲁斯.韦恩破产沦落为流浪汉,然后发动起义失败而壮烈牺牲。(Ooops…这不是斯巴达克。)蝙蝠侠最多只是像布什那样,背上一个骂名而已。

蝙 蝠侠布鲁斯.韦恩,原本就是个资本家,或者可说是家族资本的继承人,而且由始至终都还是个拥有大财团的资本家。电影中的韦恩因为对“罪犯”的恐惧和憎恨, 而周游列国去了解罪犯心理,后来还学了一身武艺。(这些在《蝙蝠侠:开战时刻》里有交待)但是,韦恩却只发现了对抗恐惧的方法:制造更大的恐惧,所以摇身 变成蝙蝠侠。这是资本主义社会上个人主义的变现。韦恩发现了“人性的丑恶”,却未曾发掘“罪犯”的社会性根源。在忽视“罪犯”的社会性根源下,韦恩结果将 扑灭“罪犯”,变成个人主义的复仇。

韦恩父亲的慈善工作,还是蝙蝠侠晚上出没“儆恶惩奸”,不过是在被资本主义切割得支离破碎的世界中进 行的“救赎”。哪一样比较好?在下班后到地方上的慈善团体义务帮忙,还是晚上戴上面具到街上去打击罪犯?无论哪一个举动,就像所谓的基督徒礼拜天去教堂祈 祷、佛教徒于初一十五吃素一样,让自己的心里好过一点,让自己经历真实的社会生活后,可以从“救赎”中把自己的心灵变得更加纯洁。这背后的原理是:“做一 些事情以确保没有任何实质的改变”。

电影的主要场景是在芝加哥,当然在电影中被冠上虚构的名称--哥谭城。当《黑暗骑士》的导演诺兰被问及哥谭城跟巴格达有何相似之处时,诺兰的回答是两座城市的相似之处混乱的威胁。(Well, where I suppose I would see a parallel is the threat of chaos, which is something we very much deal with in this film. ) 正是这种“混乱”的威胁,让巴格达和芝加哥(现实中的哥谭城)都产生了折磨“犯人”的酷刑室。现实中的芝加哥,就曾经发生一名警察指挥官在二十年里面折磨 逾200人,其中大部分是黑人。虽然该警官已经被革职,但是现在却在迈亚美过着奢华的退休生活。而很多曾被他折磨以及诬告的受害者,现在仍然身陷囹圄!

这 部围绕在警察和自愿警卫(Vigilante)角色的《黑暗骑士》,显然没有认真地探索问题的根源,尤其是当场景设定在芝加哥这个平民遭遇到警察压迫的城 市时。讲到Vigilante (自愿警卫) ,笔者就想到了马来西亚的志愿警卫团(RELA),我们不是经常看到一大群穿着绿色制服的“蝙蝠侠”,到处去追捕无证移民?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黑 暗骑士》的故事,主要讲述哥谭城地方检查官哈维.丹特(Harvey Dent)崛起成为打击罪犯的先锋,被包括蝙蝠侠在内的人认定是哥谭城的White Knight(白骑士,也就是救世主)。哥谭城的黑社会就被迫转向已故希斯.莱杰(Heath Ledger)饰演的小丑(Joker)。小丑告诉那些黑社会大佬,哈维.丹特不过是转移视线,他们真正的敌人是蝙蝠侠。他们并不知道小丑还有更大的“阴 谋”。小丑然后就宣称哥谭城应该有更优越的罪犯,而不是那些为钱所驱使的罪犯而已。小丑的目的就是要推翻“建制”,也就是向文明宣战。所以呢,小丑是个形 象鲜明的“恐怖分子”。还有影评人说他是“无政府主义者”。

韦恩尝试去理解小丑这个让人难以捉摸的“恶魔”,他就向一口英国佬腔的老戏骨 麦克凯因饰演的阿尔弗莱德(Alfred)请教高见。阿尔弗莱德就分享了他当年在缅甸当英殖民地官员时跟当地一个强盗对抗的事迹,然后说“有些人就是要看 着世界焚毁”(Some men just want to watch the world burn)。阿尔弗莱德提醒了韦恩可以做出其他人无法做到的决定,直接化身为蝙蝠侠去“伸张正义”。

在小丑的“精心策划”下,丹特从“白 骑士”变成黑的反派。丹特疾呼:“我们以为我们可以在猥亵的年代做正派的人”(We thought we could be decent men in indecent times)丹特毁容后,摇身变成杀人狂徒—“双面人”,实现了他的“预言”:“你不是作为英雄死去,那么你就活得够久看着你自己变成坏人。”(You either die a hero, or you live long enough to see yourself become the villain. )

“邪不能胜正”,蝙蝠侠靠着韦恩企业的巨大财富,将所有的手机变成秘密监视器材,最后将小丑“绳之于法”。蝙蝠侠然 后去制止发狂的丹特杀害“好的”警察。电影尾声时,总警长高登(Gordon)跟蝙蝠侠达成协议,掩饰丹特的罪行,为高谭城人民保住一丝希望。蝙蝠侠呢, 就从此变成了“黑暗骑士”!

上述剧情会否似曾相识? 如果我们看看布什的通过暗杀、绑架、酷刑、无法无天进行的“反恐战争”,就会更加熟口熟面了。《黑暗骑士》的编导诺兰,像个自由派多过右派,尝试纯粹排一 部娱乐大众的电影,但是隐藏在电影中的政治涵义,却显得向现实妥协,变成了又一个为美国帝国主义救赎的电影喉舌,尽管其声音晦涩且像蝙蝠侠的声线那样低 沉。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小 丑之所以成为蝙蝠侠的死对头,就是因为他的“反建制”,他的“无政府主义”。他被描绘成彻头彻尾的“恐怖分子”形象,令人联想到其他被描绘得闻之色变的现 实中的恐怖分子,如奥沙马宾拉登,还有那些“疯狂”的自杀式炸弹攻击手。小丑出场是打劫银行,银行是资本主义的“教堂”,是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象征。 打劫银行是典型的“犯罪”。不过,曾经听说过有人问:“抢劫银行的罪恶,会比开办银行来得大吗?”

讲到“无政府”状态,哥谭城的“无政府”混乱,会乱过当今由WTO、G8、IMT所主导的世界经济无政府状态?

蝙 蝠侠尽管以超越法律的手段去行事,但是他的目标还是离不开维护“建制”。所以呢,蝙蝠侠不能拿来跟堂吉诃德作比较,这样的比较还真的侮辱了那个可笑得来又 相当可怜的堂吉诃德。虽然,两者都有个“骑士”称号,一个是在动荡资本主义年代为建制救赎的黑夜出来伸张正义的“黑暗骑士”,另外一个是在骑士没落年代还 在幻想自己是游侠骑士的老穷乡绅。堂吉诃德最后从骑士梦中醒过来, 蝙蝠侠还是无法摆脱从美梦变成噩梦的“美国梦”。毕竟,蝙蝠侠创作人的眼光,还不及400年前的塞万提斯来得宏大。

《黑暗骑士》这部电影大卖,蝙蝠侠也是广受欢迎,但是隐藏在“洞穴十字军”(caped crusader)背后的政治涵义不容得我们去忽视。当然,这也许只是一部爆谷电影,Why so serious?

我们不用期待什么英雄,管他“白骑士”还是“黑暗骑士”。英雄只是让人们被建制压榨得透不过气来的时候在昏暗处进行集体精神自慰的对象。要从资本主义为世界带来的混乱中解放出来,我们只能从现实中的群众抗争运动中寻找出路。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Saturday, August 9, 2008

「鐵板活塞男」即將取代「巴士阿叔」

繼「巴士阿叔」這個在 YouTube 點擊率超高的短片后,香港在北京奧運會開幕之日,再次為大家帶來全新的 YouTube 超高點擊率短片,「鐵板活塞男」是也!



欲知更多,請按這里

Thursday, August 7, 2008

Stay



我的觀后感?一句話講完:「What will you be thinking of when you are about to die?」

這是一部多么美麗的死亡電影,一部男性版本的「Mulholland Drive」。「Kite Runner」的編劇 Davidi Benioff 與導演 Marc Forster 早期在 2005 年的合作佳作。

故事講解心理醫生 Sam Foster(Ewan MacGregor 飾演)接手治療伙伴的病人 Henry Letham(Ryan Gosling 飾演)后的一連串奇遇。電影有著卓越的攝影、特效、剪接、音樂及講故事方式,電影的前中后段都給你完全不同的感受。前部其實是平平無奇的但卻給你開始有著些許疑問的來交代故事。中部的故事、剪接及特效開始讓你混淆了,越來越沒有頭緒的想知道發生了什么事。然而后部則會讓你不停的猜測結局到底是怎樣的,我猜錯了,不知道你猜對嗎。不到最后一刻你也不會知道到底發生了什么事,當你知道了事實的那一刻,沒什么可做,只會張開嘴巴啞口無言,然后起立鼓掌。

結局是什么?麻煩你看回我所講的第一句話。

Rio Ferdinand 搞 Hip-Hop



英國國家足球隊隊長 Rio Ferdinand 搞起嘻哈音樂獨立廠牌(White Chalk Music)來了,開張后第一個簽下的是 Nia Jai。專輯即將推出,聽聞 Rio Ferdinand 也會大開金口 rapping 一番。

相關新聞:01020304

Wednesday, August 6, 2008

「荒涼。儒」最近在聽什么歌?

我最近在聽著誰的歌?

我最近在聽什么音樂?

按這里聽聽吧:MUXTAPE



這 個叫做 MUXTAPE 的東西真的很好玩,除了可以讓你上載自己喜愛的歌曲做自己的 playlist 外,也可以聆聽別人或朋友的 playlist。感覺上好像回到以前年輕時,常常把自己最喜歡的幾首歌錄進同一個卡帶里,重復不停的播著或送給朋友欣賞。基本上大多數用戶上載的歌曲都 屬于比較另類和怪雞一點的,所以在聆聽別人的 playlist 時會有意外的收獲。

你也動手來做個 MUXTAPE 來給大家聽吧。

少林少女



昨天,跟朋友去看了這部免費的日本少女版的「少林足球」盜版爛戲。同樣是由周星馳監制,但卻由日本導演執導,基本上是「少林足球」+「功夫」的日本少女版。并沒有什么好笑的地方可言,笑料老土過時,電腦特技普普通通,唯一可看點只有三個。

第一,開場時的幾位日本和尚講華語,笑死人了。在下面的這個預告片就可以看/聽到了。


第二,大量的養眼日本美眉陸陸續續登場,kawaii neh!

第三,最后打大佬,好像電腦游戲一樣,一關一關過,一層樓一層樓上,最后打到大佬那邊去,爆機!超級 palia!

沒有了,就是醬而已,看不看都無所謂。反正我的是贈票,不用給錢的,所以就去看了。

Monday, August 4, 2008

与toe音乐对话


当最后一只暖场乐队还在表演的时候,
我们出去了,我们一行人五六人走到了楼下,
休息一下,酝酿观看今晚主角的心情。

日本乐队看来都很专业,
乐队有四人,一位专属混音师,一位打杂。
乐队还未登场,打杂的负责setup整个乐队需要的器材,
难怪在楼下看见乐队的贝司手,
手里拿着电话,看来是在远东的爱人在打情骂俏。

乐队以我耳熟的歌曲把全场带入状况,
一会由吉他手主导;一会鼓手;一会贝司手。
在不断的转换,他们听起来像是以乐器进行对话,
说着他们自己的语言;
却是我们爱听的音乐。

他们不需要掌声,
因为掌声是噪音;
他们呼吁人们把手头上的工作都放下,
只管静下来的聆听他们的对话。

摄影也许是必要的,
毕竟它有记录的功效,
可是都已经拍了那么多了,
就好好享受这人生难得的对话吧?
难道这手头上的工作真的可以把人漠视等待救命的垂死之人?
原因就是为了记录?
如果没有了记录,但救回一条性命,
那我宁愿选择后者了。

为什么我们就不能静下来,
好好的享受美好的东西呢?
人类,真矛盾。

对话式的音乐,展露了他们几人掌控技术上的技巧
更重要的是他们默契的合作。
此起彼落,无中生有。

看厌了匠式的表演,
也许是太久没有出现音乐家了!
这不像一场表演,
看上去更像一场心灵之间的交流会。


Sunday, August 3, 2008

P.S. I Love You



一部很簡單的劇情,很溫馨的愛情片。鮮少看愛情片的我(其實是不愛看),也被其深深的打動,也不是一部可以被列為經典的愛情片。

之前非常英勇率領 300 壯士打倒波斯灣暴君的 Spartan 國王 Gerard Butler,有點傻氣的演著這個死人,扶持著我喜歡的女演員之一 Hilary Swank 度過寂寞憂傷的日子。電影里有很多的情節和細節非常真實和表達得簡單有力,感覺有如親身體驗一樣。踏實及寫實的簡單對白,遠比詩情畫意的廢話來得美麗動人。電影配樂的每一首歌曲也那么的扣人心懸和觸動人心。

美國紐約女子的資本主義、向上主義、完美主義,遇上愛爾蘭鄉下男子的踏實、幽默、樸素、吊兒郎當,會擦出怎樣的火花,不是這部電影的重點,但這是電影的開場(這一幕拍得真的好得太寫實了)。然而它是要讓你知道什么叫做生離死別、失去才懂得珍惜、身在福中不知福等等的道理和要讓女生流淚流個不停。

我不敢說這是一部很好看的愛情片,但我覺得它肯定比「鐵塔尼號」來得寫實和感人,因為它很平民化。它沒有上百萬美元的華麗大制作,但也一樣能夠發揮愛情的魔力,當然也沒能以刀子鋸大樹的換取傲人的票房,始終還是一分錢一分貨嗎。

電影最終的目的只是要表達「P.S.」這個字是該如何應用,如果在后面加上「I Love You」簡單的三個字,遠比一大堆密密麻麻的肉麻話語來得直接、坦誠和有意思。

P.S. I Love You... :)

電影采用了很多首 The Pogues(一支玩愛爾蘭民族音樂的龐克搖滾樂隊)的歌曲,都非常的動聽。尤其是這首「Fairytale Of New York」,我以前就已經很喜歡這首歌了,Gerry 死后就響起這首歌曲,在很久已經沒聽過了的情況下是多么的令人意外和驚喜。


另外一首「Love You 'Till The End」也蠻不錯的。